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最新一期《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報告》中顯示:我國惡性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 已經從10年前的30.9%上升至目前的40.5%。
10年,五年生存率上升近10%的成績,不是從天而降的,這里有國家對癌癥治療的重視和支持,有研究人員的辛勤付出,還有數百萬患者和家屬對癌癥這個病種越來越了解,對于癌癥的康復治療越來越重視的成果。
癌癥治療很重要,但康復也必不可少。如何做好癌癥康復工作呢?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金昌鳳教授曾說過:癌癥康復應當充分調動患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心理康復、定期復查、科學飲食、適度運動、回歸社會等幾個方面著手,最終打贏與腫瘤的這場戰爭。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癌癥康復請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心理康復
心理因素與癌癥的發生密切相關,而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康復情況。調查發現, 81.2%的癌癥患者患癌前遭受過不良事件的打擊。長期處于精神壓抑、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的人比開朗陽光的人更容易患病也更難康復。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癌癥患者確診后一年內,心理問題最嚴重,患者自殺和因事故而死亡的風險是其他人的約2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對自己的疾病進程、治療結果、復查結果甚至一次失眠都特別擔心甚至焦慮, 這樣的心理負擔會影響胃腸道運動和消化液分泌,對治療和康復有負面影響。
所以,心理康復必須擺在整個康復過程的首位。
建議:
① 患癌后找到一個群體,多和“資深”病友們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安慰鼓勵;
② 日常多和家人溝通你的想法,而不是家屬根據你的精神狀態胡亂猜測,造成雙方的心理負擔;
③ 制訂新的日程,培養適合現在自己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④ 在感到焦慮、抑郁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科學飲食
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癌癥發病風險,而健康合理的飲食有利于癌癥康復。每個人的食譜需要根據病情、年齡、體質、嗜好等綜合調配,但應把握新鮮、營養、清淡、少食、多餐的原則。不必過多強調滋補,只求飲食正常。 烹飪過程中注意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
圖片來源:攝圖網
注意,術后飲食建議每天可以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飽,溫度適宜、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最佳。切記油膩的湯湯水水或一味滋補的大葷大肉,但肉、蛋、奶等優質蛋白也不能少。
建議每天吃蔬菜300-500克,5種最佳,深綠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蘿卜、白菜、西蘭花、芥藍等)各占一半左右; 水果200-350克,種類建議2~3種;配上適量菌類和根莖類蔬菜;主食建議五谷雜糧為主,減少精細米面的攝入,如果覺得難以下咽可適當粗糧細做。
很多患者術后要面對一段時間的化療,那么中間這段時間就變得非常寶貴, 要讓身體有充分的營養儲備,才能更好的應對化療可能帶來的食欲下降、疲乏無力等全身反應。
適度運動
運動是癌癥康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適度運動、合理鍛煉不僅可恢復體力,改善病情,更重要的是使患者精神上有所寄托,消除悲觀情緒。
圖片來源:攝圖網
現代醫學建議患者術后及早下床活動, 減少血栓風險,還能有利于胃腸功能和傷口的恢復。所以,住院期間就應開始盡可能地恢復體力,可以從臥床抬腿開始,到繞床走動,再到病房走動,一步一步的恢復身體機能。
若患者年老體弱者無法自主活動時,建議由家屬幫助 按摩腿部、輔助勾腳、拍打肩背等“被動活動”,每天至少要達到半小時。
出院后,在合適的天氣時應走出家門到公園、郊外或空氣好的地方散步、鍛煉,直至微微有些氣喘為宜。
注意:康復鍛煉過猶不及,要量力而行。有些人身體基礎好,體力好,治療后身體機能恢復的快。看到他們的恢復情況不要著急,也不要覺得挫敗,慢慢來,讓身體適應現階段的體力活動后,再漸漸增加活動量。
回歸社會
由于癌癥的科學普及不夠,很多人至今認為癌癥=絕癥,對癌癥患者懷有偏見或過度“同情”,或讓他們提前退休待在家里。這樣的情況反而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康復。
圖片來源:攝圖網
癌癥作為一種慢性病,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 很多人在康復后可以回歸正常社會生活中。摘掉患癌的帽子,癌癥幸存者們都何其優秀而努力著。要知道,他們不是弱勢群體,他們活得比一般人勇敢、堅強。
定期復查
很多病友在化療結束后得到完全或部分緩解就不愿意再進醫院了,或者每3個月的復查因為各種原因拖成半年、一年,這樣的情況顯然不利于康復。要知道,不僅癌癥的原發確診需要早診早治,復發更需要。按照醫囑定期復查,及時發現問題,在病魔肆虐前把它扼殺在搖籃里才是正確的選擇。
在未進行維持治療的情況下,結束化療后的 第1年需要 每月到醫院復查一次, 第2年需要 每2~4個月復查一次,再往后的 3年每3~6個月復查一次;如果結束化療后 5年沒有復發的跡象,往后只需要 每年來醫院復查一次了。進行維持治療的患者,根據維持治療情況定時復查。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要注意,每個人的具體復查時間因人而異,具體遵循醫生的遺囑進行復查。
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