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泰斗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內科治療的開拓者之一,雖已入耄耋之年,但身體健朗,精神矍鑠,仍然每周參加查房、門診、會診。
作為腫瘤專家,孫燕院士自己有什么健康秘訣呢?
下面將根據孫燕院士的個人體會,教大家防癌抗癌的五大招。
1、鍛煉身體
注意鍛煉身體,盡量“以步代車”。雖然醫(yī)院告訴我可以隨時要車,但除了參加一些會議,平日我很少用車。
而且,鍛煉也沒必要非找特定場合、特定時間進行,工作間隙、閑暇時間都可適當進行點小運動。有人喜歡走路,有人喜歡游泳,只要動就比不動強。
2、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在過去的50年里,我國居民的腫瘤發(fā)病率增長了一倍,而這一數據還在持續(xù)增長。為什么身邊得癌癥的人越來越多?癌癥發(fā)病率的升高其實與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相關。雖然確實有些癌癥不擇老幼,但是大部分的癌癥還是發(fā)生于45歲以后。
當然,我們也不諱言,腫瘤的發(fā)病率升高了,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素也比以前多了。我是個腫瘤學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么時候會發(fā)生癌變。
其實,不少腫瘤都是被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fā)”出來的。比如高脂飲食、喜歡油炸腌制食品、飲食不規(guī)律,容易誘發(fā)出越來越多的胃癌患者;吸煙者增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煙”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fā)病率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你是廚師又吸煙,患癌的機會比正常人要高十倍。吸煙對人的危害不比交通事故小,應當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再加上其他措施例如減少生產、提高煙草稅等,相信和吸煙有關的慢性病(包括癌癥)的發(fā)病率會降低。很多癌癥患者都是聽了我的勸說才把煙戒了,要是能早點行動起來,可能根本不需要到醫(yī)院來了。
3、像給汽車年檢一樣體檢
早期發(fā)現腫瘤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一年體檢一次,但與大家不同的是,我額外給自己增加了一次體檢——每年全身查體兩次。
原因是有的腫瘤隱蔽性比較高,偶然一次體檢未必能發(fā)現。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過胸片、X線、痰液被發(fā)現的,增加體檢次數可提高早期發(fā)現腫瘤的機會。
另外,一次體檢正常,并不意味著在這一年中身體都不會出現其他問題。體檢一定要堅持年年做,不要覺得偶然一次查體正常就間隔3到5年才再做。腫瘤很復雜,而且受多種誘發(fā)因素影響,別說三五年,就是一年中也可能突然發(fā)生異常。
我是個臨床腫瘤學方面的專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體內什么時候會發(fā)生癌變。舉個例子: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車,每個臟器24小時都在辛苦工作,當然需要定期保養(yǎng)和檢修,只有年檢合格了才能避免出現意外。特別是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下降、器官老化,體檢的項目應盡可能全面、頻率增加,特別是肛門等一些比較隱私的地方也要檢查。
4、生活規(guī)律,盡量不熬夜
保持規(guī)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是防病(包括腫瘤)的妙招之一。很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該睡的時候不睡,最受傷害的是正常的免疫功能,其次是消化和精神活動,再就是心血管、內分泌和肝腎功能。
實際生活中,可用以下標準來檢驗睡眠質量:
-
入睡快,上床后5~15分鐘進入睡眠狀態(tài);
-
睡眠深,睡中呼吸勻長,無鼾聲,不易驚醒;
-
起夜不超過2次,睡中夢少,無夢驚現象;
-
起床快,早晨醒來身體輕盈,精神好;
-
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一般說來,若睡眠質量好,則睡眠時間就可以少些。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yǎng)生法之一,即是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統(tǒng)計表明,老年人睡好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
我由于職業(yè)的關系,年輕時在協(xié)和執(zhí)行“24小時負責制”,很難保持規(guī)律的睡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保證晚上按時睡眠和中午休息1小時成為我養(yǎng)生的秘訣之一。
即使在國外,中午我也會在辦公室或實驗室瞇上一會兒,這樣能保證下午精力充沛。進入80歲后,我拒絕晚上的活動和中午的任何會議,已經成為大家都知道的習慣。
5、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孫燕院士是公認的內科腫瘤學學科帶頭人,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yè)。在豐富的診治經驗后,孫燕院士也了解到一個個不同的患癌故事,但也發(fā)現多數癌癥患者都有著相同的一個誘因——壓力大、長期抑郁、過分憂慮。
“以前,醫(yī)學界還質疑精神因素怎么會跟癌癥有關呢?后來一個研究發(fā)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
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稱心如意的,要學會自己調節(jié)和排解不好的情緒。我一年都不生一回氣。為什么不生氣?我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深感現在的生活無論如何比過去好多了,比我困難的時候也好多了。我為何不享受我現在的生活?為何要這個不滿意,那個不滿意呢?
孫院士還有一個調節(jié)心態(tài)的小方法,作為腫瘤界的“大腕”人物,他表示,只要是以表揚、贊賞他為主要內容的會議,他都很少去,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好;而當遇到不公平、甚至是誹謗時,他也覺得自己并不是別人說的那么差,心態(tài)一下就得到平衡。
科普君說:現在的生活節(jié)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鉆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