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精神扎根中國大地,形成于中華民族披荊斬棘、戰勝風險的實踐探索中,并不斷引領中國人民繼續奮勇拼搏、自強不息。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抗擊這種重大突發疫情,不僅要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而且考驗人的精神意志,所以也是一場精神戰。在抗疫斗爭中,中國精神熔鑄戰疫之魂,為打贏這場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注入強大的精神驅動力。
(一)臨危不懼的膽略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社會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備受屈辱。面對侵犯和奴役,中華民族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勇往直前、甘灑熱血與強敵血戰到底。新中國成立以來,面對國際帝國主義的瘋狂圍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信邪”“不怕鬼”,砥礪奮進,進行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斗爭,卓有成效地“保家衛國”,其間展現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也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對臨危不懼這一中華民族精神傳統的堅守和弘揚。可以說,這種臨危不懼的大無畏精神,越是在危難時刻、越是在緊要關頭,就越是被激發出來,從而煥發出強大凝聚力,成為支撐我們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和驚濤駭浪的強大精神力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場突如其來、來勢兇猛的危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緊急動員,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科研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官兵等挺身而出,表現得十分勇敢無畏,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特別是共產黨員更是牢記“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義無反顧,勇挑重擔、迎難而上,涌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生動踐行了入黨誓言和初心使命,形象詮釋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膽量,再次彰顯著中華民族臨危不懼的精神底蘊。
(二)堅韌不屈的品格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和挫折,但從來就有不屈的優良傳統,在應對一次次災難的偉大斗爭中奮起,今天終于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是從苦難中走出來的民族,如果要問是什么力量使之從苦難走向輝煌,那答案就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出來的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奮斗進取精神。美國作家賽珍珠說道:“沒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毀中國人,他們是善于從苦難中生存的堅韌之人。他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人,他們的文明經歷過不同時期,但其本質是相同的。他們知道屈服,他們在大風來臨之時躬身,但他們永不毀滅。他們作為一個實體繼續存在著,不會破碎,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族裔都要來的長久。”正是依靠這種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熬過了建國初期的饑荒,應對了上世紀末的長江特大洪災、本世紀初的“非典”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災害災難。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經受的一次次苦難中堅持下來,恰恰是因為中國人品格中的堅韌。在這次抗疫斗爭中,為了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搏斗,白衣天使“連軸轉”,施工人員“三班倒”,車間工人“白加黑”,這些都定格為震撼心靈的生動畫面,折射出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永遠砥礪我們奮力前行。“寶劍鋒從磨礪出,臘梅香自苦寒來”,“陽光總在風雨后”。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在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面臨的挑戰考驗將會越來越復雜,但中國人民在任何困難面前都壓不倒摧不垮,任何風險和挑戰都不可能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三)守望相助的美德
守望相助是我們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形成的一種優良傳統。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蘊含著同舟共濟、心手相連方面的要求,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齊,泰山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這些文化基因扎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讓人感受到“我們在一起”的溫情,更展現出整體的勃勃生機,從而有力地支撐著我們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守望相助是我們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的精神支柱。
在重大傳染性疾病面前,任何個體都是渺小而微弱的,單憑個體力量難以與之抗衡。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社會“擰成一股繩”,凝聚各方優勢。各個省份堅持全國一盤棋,全力對口支援湖北各地市的救治工作,體現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輿論媒體反復刷屏著“武漢加油”“中國必勝”,及時報道我國人民在這次抗疫斗爭中所涌現出的感人事跡,讓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與向心力、凝聚力極大煥發,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吶喊助威,營造起中國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心和輿論氛圍。社會各界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體現了同舟共濟、“中華一家親”的人文情懷。疫病無情,人間有愛。在這次抗疫斗爭中,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等民族文化心理,不斷匯聚起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展現出強大的抗疫合力。
(四)顧全大局的自覺
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待個人與社會上,歷來尊崇顧全大局、胸懷天下的責任意識和全局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先賢圣人均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家國情懷,他們的這些詩句隨著歷史長河的沖刷而越磨越亮,因為它們都在宣揚著樸素的愛國情懷,折射出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所以時至今日對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依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這就是在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我們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權利,也要為集體著想,要顧全大局。
在重大的危機時刻,共度時艱是全社會每一個成員的責任,因而特別需要全民的參與和合作。事實上,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我們每個人在一定意義上都是沖鋒在前的戰士。除了醫務人員奮不顧身地搶救病人之外,社區工作人員臨危不懼、沖鋒在前,市民志愿者積極提供各種服務,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采訪報道,廣大普通群眾顧全大局,堅決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人人都從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集之類的細節做起,積極參與、大力支持、主動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保持理性、消除恐慌,用實際行動維護社會穩定,人民群眾過硬的文明素養和配合意識大大提高了防控效能,牢牢構筑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人民防線。這是我國戰勝疫情的雄厚群眾基礎。在新時代,我們要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活力,關鍵還在于必須始終堅持和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偉大斗爭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支撐偉大斗爭。抗疫斗爭需要物質技術力量這一基礎,也需要精神力量作支撐。中華民族在經受抗疫大考而迸發出來的巨大正能量,必將成為新時代繼續奮進的強大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