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只能切除原發病灶以及病灶周圍的淋巴結,對于躲在身體其它角角落落的癌細胞鞭長莫及!這些殘留的壞家伙可能死灰復燃,以現在的檢查手段沒有辦法確定癌細胞是否有殘留,加之病人對該癌存在易感性,誰也不能保證病人以后不復發!因此,抗癌無終點!
雖然癌癥治療的難度是比較高的,但是經過規范的診療,還是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那么,癌癥怎樣才算臨床治愈?有什么標準衡量呢?臨床治愈是指各種臨床癥狀在經過規范的治療以后,得到了控制或者已經消失,且經過治療也已經很明顯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質量,但是疾病本身并沒有徹底治愈,不過后面也不需要過度治療了。
如何判斷臨床治愈呢?首先是癥狀和精神狀態緩解。腫瘤的癥狀主要是因為原發灶、或轉移灶占位壓迫、浸潤周圍組織而發生,也有腫瘤代謝物質導致的一些癥狀。一般而言,若癥狀明顯緩解,腫瘤應該縮小、減少。體征消失是病情好轉的一個標志。同時,癌癥患者需要承受很大的身體負擔,癌癥帶來的痛苦,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會變得非常差,如果患者的精神狀態出現好轉,也代表著病情有所改善。
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正常。在腫瘤治療期間,為監測治療療效會定期針對腫瘤行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等,影像學檢查如證實腫塊縮小或消失,原有胸腔積液或腹腔積液減少等,這都提示著治療有效,癌細胞在減少。實驗室檢查就是指抽血化驗。腫瘤標志物是衡量腫瘤變化的指標之一,并不是金標準。很多原因會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出現假陽性。所以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是腫瘤進展。反過來腫瘤標志物下降,腫瘤也不一定是好轉。因為一些患者即便患有惡性腫瘤,腫瘤標志物也是正常的,這種情況腫瘤標志物對于腫瘤的評估價值不大。而且需要動態觀察它的前后變化及與參考值之間的差距。如大腸癌治療前CEA、CA199很高,治療后下降,說明有好轉趨勢。同時如果治療前有肝轉移導致肝功能異常,若治療有效,隨著肝轉移癌的好轉,肝功能也有可能較前好轉,治療有效。腫瘤標志物的結論,還可以通過觀察患者自身癥狀有沒有所緩解,體征有沒有改變,復查的CT、MR等影像資料上病癥大小有沒有縮小等獲得佐證。
還有就是時間。時間是事物發展最好的驗證手段。臨床上引入了“五年生存率”,是對疾病惡性度、治療效果評價最常用到的指標,指的是生存5年病人所占總患者的比例,不論帶瘤、無瘤,生存的病人都算。“臨床治愈”是基于“五年生存率”的基礎上的一種判斷,是指病人生存時間超過5年!其中有人可能不再復發,真的治愈。總體上,癌癥復發大多發生在5年之內,占整體復發的70%—80%左右,而只有20%左右的復發轉移發生在5年之后。
癥狀、體征慢慢地消失,血液及影像檢查結果越來越正常,超過五年,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臨床治愈”了,但仍不能大意,畢竟不是真的治愈,還需要從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方面去預防復發,定期檢查也是必須的,間隔時間可以長一些。
想要實現臨床治愈,癌癥康復期后續定期復查和治療是非常關鍵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患者以后的命運。很多癌癥患者病情惡化,生存期縮短,并非因為癌癥本身,而是由于康復期的治療沒有跟上。中醫藥參與癌癥康復期治療的特點和優勢在于用辨證論治,殺滅癌細胞,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防復發轉移,實現長期生存。中醫治療從患者全身的實際情況考慮,而不是僅局限在惡性腫瘤病灶本身。中醫用藥更注重顧全整體及患者的臟腑、氣血、津液、經脈等諸多方面的平衡,并且強調治病求本。康復期及早進行中醫藥治療,能有效強化身體機能,抵抗病癥的侵襲,修復手術、放化療帶來的損傷,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中藥可有效緩解因癌癥引起的許多癥狀,如疼痛、厭食、咳喘、出血、腹瀉、便秘、麻木、失眠等等,可以通過提高食欲,延長睡眠時間等途徑減少惡液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