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有些癌癥發生后,很多患者是需要進行放療的,也有很多人都知道放療是傷害性比較高的一種治療方法。在進行放療后,患者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癌癥患者放療后會出現哪些副作用?
一、皮膚反應。在進行放療后開始的三周左右,患者會出現放療區域皮膚干燥、色素沉著以及有燒灼感,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皮膚潰爛,這也就是所謂的放射性皮炎。
二、口腔黏膜反應。口腔自己咽部的黏膜如果也是在放療區內,一般會出現口腔以及黏膜反應,表現為口腔黏膜紅腫,味覺改變、咽部疼痛等癥狀。
三、全身反應。一般患者放療會出現食欲不振、頭暈頭痛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全身癥狀,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嘔吐、消化不良等腸胃道反應。
那么放療副作用多久會消失呢?拿放射性腸炎舉例,根據癥狀出現的不同時間,放射性腸炎可以被分為急性放射性腸炎和慢性放射性腸炎。急性放射性腸炎一般出現在治療的第3周,根據照射劑量的不同,常見癥狀包括腹瀉、腹痛、惡心嘔吐以及厭食等,這些癥狀往往會伴隨著急性病理改變的消退而減輕,在放療結束后的2至6周消失;慢性放射性腸炎會在治療后的8至12個月出現,甚至是更晚的時間,慢性放射性腸炎的癥狀相對急性放射性腸炎比較嚴重,不但會出現放療導致的腹瀉,更會出現出血或腹痛,甚至是間歇性、部分或完全性的小腸梗阻。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放射性腸炎的臨床癥狀常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加重,對于這類情況,患者及家屬需要嚴密監控,出現異常及時聯系腫瘤醫師。也就是說,有的放療副作用很快會消失,有的則久久不能消失,需要進行有效應對。
對鼻咽癌、部分乳腺癌、骨轉移等,放療還是具有一定治療意義的。但放療的弊端是,它會引起繼發性癌癥,會對其他組織造成嚴重傷損,傷及骨髓造血系統,會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抵抗力,如果不馬上解決,長此以往,會導致發生復發轉移,甚至嚴重的副作用可直接導致死亡。
針對放療期間的腫瘤患者,中醫在臨床中多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健脾補腎、扶正固本的中藥進行治療。中醫認為,放射線為一種火熱之毒,作用于人體會耗傷氣血陰液,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炎癥表現,臨床中多選用清熱解毒的中藥以及益氣養陰的中藥進行治療。放療對人體骨髓造成的影響,一般選用健脾補腎的方法,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為先天之根,脾為后天之本。”所以,通過健脾補腎來預防以及修復放療對骨髓造成的損傷。而對于全身沒勁兒、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多用中醫藥提升正氣,提高患者抵抗病邪的能力。同時,目前對放療引起的呼吸系統受損,頭頸部粘膜反應,胃腸道反應等,西醫尚無良策,但若在放療同時配以相應的中醫藥,則此類毒副反應可顯著減輕或消失。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放療雖然有效,但放療治療腫瘤主要是消瘤,以腫瘤的治愈率和緩解率作為療效的評價指標,是以攻為主的治療策略。這一策略對早期且身體狀況較好的腫瘤患者,以及當有腫瘤壓迫和梗阻等急癥時較為適用;但在腫瘤的中、晚期,患者的全身狀況欠佳,如一味攻邪,即使腫瘤有所縮小,但也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質量反而下降。目前國際腫瘤學界已將對腫瘤療效由過去單純的治愈率和緩解率為依據的評價,轉變為結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限為依據的評價。中醫藥治療腫瘤的原則以扶正為主,強調辨證施治,注重整體治療,通過糾正陰陽氣血平衡以改善全身狀況,使患者的精神體力增加,帶瘤生存,從而為患者帶來更長的生存期。同時,針對放療后的復發轉移,中醫認為,腫瘤的轉移固然與腫瘤(邪氣)本身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人體臟腑功能減退,氣血陰陽失調,正氣虧虛,邪氣深入的內環境所致。中醫藥通過調整機體臟腑陰陽、氣血、經絡功能,做到“正氣存內”,可以有效地防止腫瘤的復發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