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多吃蔬菜,因為蔬菜會提供很多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多種植物化學物質等。
但是,有些蔬菜卻可能會讓人中毒甚至致癌。這些蔬菜醫生都不會碰,您可千萬別再吃了。
名家名方就來為大家盤點那些去超市、菜市場,醫生都不會買的東西!
1、新鮮木耳
木耳有很多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功效,但對于新鮮木耳,一定要謹慎食用!
鮮木耳含有一種卟啉的光感物質,人食用后經太陽照射可引起皮膚搔癢、水腫,嚴重的可致皮膚壞死。
所以,一般認為最好不食用新鮮的木耳,選取干木耳。
經曝曬的干木耳,在曝曬過程中會將大部分的卟啉分解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經水浸泡,其剩余卟啉會溶于水,因而水發的干木耳可安全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浸泡干木耳時需多換幾次水。
2、無根豆芽
在不少菜市場里,有一種沒有根須且肥胖白凈的豆芽占據著大部分市場,這就是無根豆芽!
無根豆芽在生產過程中除大量使用無根劑、防腐劑、增粗劑(粉)等化學原料外,還會用上了漂白粉、保鮮粉等有毒化工原料。
如果長期食用,將危及健康,并且可能導致消費者身體細胞癌變。
選購豆芽的時候,注意區分無根豆芽和有根豆芽。
3、腌菜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腌菜中有很多亞硝酸鹽,會致癌。
但其實,亞硝酸鹽的多少和腌制過程有關。腌菜在腌制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亞硝酸鹽產生,但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有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腌制后,半個月左右達到峰值,此后遞減。
小攤販不一定了解相關知識,可能腌制幾天就開始售賣,大大增加了攝入過多亞硝酸鹽的風險。
同時,菜市場上的腌菜腌制條件也無法得到保證,雜菌生長繁殖會造成微生物超標。
在售賣過程中,操作不規范也可能帶來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的侵染,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4、青色西紅柿
青色西紅柿是未成熟的,這種西紅柿因含有一種叫龍葵素的毒性物質,食后口腔有苦澀感,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流涎等癥狀。
建議購買紅色的、成熟的西紅柿!
除了以上的食材,以下食品也謹慎購買:
1、半成品蔬菜
新鮮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營養素,已切好的蔬菜更不要久放。
研究發現,若把綠菜花、蘿卜之類十字花科蔬菜切碎之后,在室溫空氣中放置6小時,抗癌物質的損失率可達75%。
如果不切,把它們完整地放在冰箱中儲藏7天,抗癌物質只會有少量損失。
2、切好的水果
切好的水果雖然吃起來方便,但不如完整的水果吃著放心。將水果的表殼去除后,維生素C及其他營養成分就會流失;在加工過程中,也很難保證超市的水洗、浸泡等程序是否衛生。水果切得越小,暴露時間越長,水果越容易變質。
吃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可直接你的健康。跟吃有關的東西還是別偷懶了,自己經手更能確保是否干凈。
所以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常買超市里已經切好的蔬菜和水果。
3、干貨堅果
菜市場的干貨堅果一般都是散裝的,如儲存環境條件不當,很容易吸潮。堅果吸潮后易滋生霉菌,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具有強致癌性。
干貨吸潮會加快腐敗變質,不但影響口味,還可能造成微生物超標。另外,散裝食物隨手可抓,大大增加了致病菌污染的風險,威脅人體健康。
4、鹵味熟食
菜市場上的小攤販一般衛生條件簡陋,并沒有低溫保存的冷柜與消毒殺菌設備,散裝熟食極易滋生微生物,導致腐敗變質。
再加上小攤販基本沒經過食品安全操作培訓,很難按照正確規范操作。刀具、餐具生熟不分,很容易造成致病菌、寄生蟲的交叉污染。
實在想吃,還是去正規的超市購買吧。
上面說了逛超市和菜市場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來就分享些超市購物的小竅門吧。
拿貨架靠里的商品
曾有調查發現,貨架最外層的商品被拿起來的頻率很高,而且多數人只是隨手拿起來一看,卻并不一定會買,因此容易沾染細菌。
同時,如酸奶、牛奶之類的商品,擺在貨架最外層的,還很有可能是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因此,建議大家在超市購物時,盡量拿取擺在貨架里面的商品。
熟食別放最下邊
因為購物筐或購物車被使用得非常頻繁,尤其是其底部,往往細菌密集。所以,建議人們不要把購買的熟食放在最下邊,以免沾染更多病菌。
生鮮和冷凍食品最后買
一般來說,超市內的溫度要比冷柜要高一些,如果先買生肉、海鮮、速凍食品等,在結賬前這段時間就容易導致其開始化凍,從而使滋生細菌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建議最后選購這類食品。
注意保質期
購物的時候,要多看看食品的保質期,少買散裝的食品。
或許有人會問,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買,飲食克制了,生活豈不是沒有樂趣?
但病從口入,為了健康,多長個心眼區分食物是否變質、是否干凈、是否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