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腹腔內有少量的游離腹水,一般為50毫升左右,起著維持臟器間潤滑作用,當腹腔內出現過多游離液體時,稱為腹水。導致腹水出現的病因很多,如心血管病、肝臟病、腎臟病、惡性腫瘤腹膜轉移、結締組織疾病等都可以導致腹水,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肝硬化,如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門靜脈壓增高造成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增加,門靜脈內水電解質和一部分蛋白質進入腹腔而形成腹水,或由于肝臟血流輸出道受阻和血漿膠體滲透壓減低、白蛋白降低而導致的水鈉潴留。
腹水的分度:根據腹水多少將其分為3度:輕度腹水是指只有通過超聲檢查才能被發現的腹水;中度腹水是指患者常有中度腹脹和對稱性腹部隆起;重度腹水指患者有大量腹水,并伴有明顯的腹脹。
腹水的治療
對于不同程度的腹水應給予不同的治療:對于輕度腹水患者,無須給予特殊治療;對于中度腹水患者,應進行利尿和限鈉治療;對于重度腹水患者,應嚴格限鈉和進行利尿治療,并結合腹腔穿刺放液治療。
1、基礎治療:臥床休息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謝負荷,促進腹水經隔膜的淋巴間隙重吸收;并能使腎血流量增加,改善腎灌注,消除水鈉潴留,有利于腹水的消退。
限鈉和限水是治療腹水的主要措施,大約有10%的腹水病人僅僅通過嚴格控制進水量和進鹽量就可以使腹水消退。鈉的正平衡導致水的潴留(每1克鈉可滯留200毫升液體),嚴重病例甚至大量應用利尿劑也不能抵消攝入的高鈉飲食水潴留的作用。頑固性腹水常與不能堅持低鹽飲食有關,因此飲食必須要限制鈉鹽。腹水患者每天的鈉鹽攝入應控制在80~120mmol,相當于每天食鹽量為4.6~6.9g。
2、藥物治療:通過休息、限鹽限水等措施療效不明顯者,應考慮使用利尿劑,促使水鈉排出,減少腹水。常用的有螺內酯、氨苯喋啶、呋塞米等。由于肝硬化患者醛固酮滅活障礙,引起水鈉潴留,促進腹水的發生,而螺內酯能夠競爭性抑制醛固酮,增加腎臟對鈉的排出而起利尿作用,因此螺內酯是腹水治療的首選藥物。
對于大多數腹水患者,都應進行螺內酯與呋塞米的聯合治療,日最大劑量分別為400mg和160mg;對于有外周水腫的患者,每天體重減輕量不受限制,對于無水腫的患者,每天體重減輕一般不應超過0.5Kg。
3、腹腔放液:通過腹腔穿刺,將腹水放出。為防止并發癥發生,以往多采用小量放液,近年研究表明,大量放腹水加靜脈輸注適當劑量白蛋白,對頑固性腹水的治療是安全有效的。
4、介入治療: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是一種減輕門脈壓力的分流技術,能夠基本替代以往的分流手術,可減輕患者的腹水。最近研究結果顯示,與反復穿刺放腹水治療相比,TIPS可提高頑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存率,但也會加重患者的肝性腦病,且價格比較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