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與良性疾病本質區別就在于它會向周圍浸潤、向遠處轉移!腫瘤發生浸潤、轉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雖然現在還不完全清楚怎么回事,但已經知道腫瘤新生血管在其增長、癌細胞轉移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開發了相應的藥物抑制腫瘤發展。
01
惡性腫瘤結構紊亂,癌細胞之間粘連極其松散,很容易從原發灶脫落、游離,而游離的癌細胞怎么能向遠方逃逸呢?
腫瘤是不受機體調控、增殖很快的組織,幾何倍數樣增長,周圍“浸潤”式獲取的營養就遠遠不夠了,怎么辦?它就自生許多新的血管來,增加血流、補給營養。同時,這些新生的血管也為癌細胞逃跑提供了便利。
按理說,癌細胞進入血液、體循環后就有可能在任一部位安家落戶、繁衍生息,但事實卻不是這么回事。
02
臨床實踐當中觀察到,肝、肺、骨、腦、腎上腺是許多癌細胞都容易轉移的部位,但心臟、脾臟、腎臟、胰腺等卻很少有癌細胞轉移;骨容易轉移的部位也不一樣,比如脊椎骨、骨盆多見,而手、腳等部位的骨骼并不常見;還有同種癌癥,比如肺腺癌容易骨、腦、肝轉移,而肺鱗癌卻少遠處轉移,轉移也“擇林而棲”?為什么?
癌細胞轉移的現象是被發現了,但具體機制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有人認為易轉移的部位血流豐富,但脾臟、腎臟等臟器的血流也很豐富。還有人認為易轉移部位機械性“卡”住癌細胞,比如淋巴結轉移、結直腸癌肝轉移,這種理論未被否認。
19世紀80年代、距今140年前就有學者為癌細胞遠處轉移提出“種子-土壤”理論,目前仍被大多數人接受。假設癌細胞是顆種子,只有在對的地方才可能生根發芽,轉移灶與原發灶所處的“”微環境應該接近,相似相融的原理。
雖然現在人們還完全揭不開癌細胞為什么易于轉移某些部位,但在臨床當中也總結了不同癌種容易轉移的部位,以便于我們監測、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