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有數據顯示,在中國,80% 以上患者被診斷時已是中晚期。
真的假的?
嗯,真的。
因為很多癌癥早期并沒有癥狀,要等癌細胞長到一定的數量,侵犯和壓迫相應的器官,直到出現出血、疼痛等相關癥狀,才會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但是要知道,即便被查出來晚期,也不用恐懼死亡而放棄治療,放棄對生存的希望。
因為一切都還有機會。
聽醫生的
有些癌癥可以治愈
就算被查出來癌癥晚期,千萬別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要積極配合醫生規范、綜合的治療,有些癌癥是可以治愈的。
癌癥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性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有的放矢,針對不同的癌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比如甲狀腺癌,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切除癌變組織;
對于放射性治療特別敏感的癌癥,比如鼻咽癌,選擇放射性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對血液、淋巴系統腫瘤和生殖細胞腫瘤這類癌癥比較有效。
做好三點
給自己加點底氣
面對癌癥,您要牢記兩句話,一句是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句是1/3 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那,怎么防?
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癌癥的發生一般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遺傳是老天給的,我們改變不了,但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減少患癌風險。
戒煙限酒,吸煙會增加癌癥發病的風險,酒精可以增加食道癌、肝癌等發病風險。
健康飲食,少吃高溫食物、鹽腌食品、燒烤、加工肉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粗雜糧等高纖維食物。
控制體重,BMI(體重指數)應保持在 18.5~23.9 之間。
適當運動,每周至少活動 150 分鐘。
減少熬夜,保證睡眠時間,成年人睡 7~9 小時是比較合適的。
二要定期體檢,及時處理癌前病變
定期體檢,再根據個人的情況、咨詢醫生,選擇癌癥篩查,能夠發現一些沒有癥狀的早期癌癥。
如果身體長期有一些例如便血或咳嗽的癥狀,最好去檢查一下是否發生了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由細胞從良性到惡性的中間狀態,有可能發展成惡性腫瘤。如果能及時處理,癌前病變又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比如有一些大腸息肉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醫生會切除病變的地方,防止病變細胞變成惡性腫瘤。
三腫瘤篩查要抓重點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目前是醫學界對廣大腫瘤患者的由衷建議,但對于高危人群,那些沒有早期癥狀的癌癥,
如何做到早期發現?
怎樣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防癌體檢?
高危人群:吸煙20年以上的,20歲以下開始吸煙的,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吸煙人群(三項只要符合一項就屬于高危人群);常接觸油煙或煤煙者等。
檢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
檢查間隔: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每年做1次低劑量螺旋CT。若有長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帶血等肺癌早期癥狀,應盡快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健康人群中,也應定期篩查。
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長期食用霉變糧食或接觸黃曲霉素的人群等。
檢查方法:超聲、抽血化驗甲胎蛋白。
檢查間隔:40歲以后每半年檢查1次,如有異常一定要遵醫囑復查或接受相關治療。尤其是那些有肝病基礎的人群,應該聽從專科醫生建議制定專業檢查計劃。
高危人群: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過量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熏烤煎炸食物的人等。
檢查方法:胃鏡。
檢查間隔:胃鏡隔年做一次,50歲以上最好每年做一次。
高危人群: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于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
檢查方法:乳腺X線攝影、超聲。
檢查間隔:35歲以后每隔一兩年做一次乳腺B超檢查,40歲以后每隔一兩年做一次乳腺X線攝影及B超檢查。如果篩查中發現明顯異常或高危型乳腺,間隔應縮短為3個月或半年。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一項者,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有癌癥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等。
檢查方法:腸鏡。
檢查間隔:高危人群做腸鏡檢查,陽性者根據治療原則處理,陰性者則每年復查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OBT),每隔5~10年復查一次腸鏡。一般人群要定期進行肛門指檢,40歲以上時每年做一次FOBT即可。
食管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且兼有以下一項者,來自食管癌高發區(包括華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區、四川北部地區、江蘇北部地區等)、酗酒、長期吸煙、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癥狀者。
檢查方法:內鏡。
檢查間隔:40~69歲的高危人群應每5年篩查一次,若未發現問題,之后可每5~10年篩查一次,若發現病變則應聽從醫生建議。健康人群中,男性50歲時、女性55歲時也應做一次內鏡篩查,之后每5~10年篩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