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是如今癌癥治療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對于肺癌,大部分肺癌新藥都是靶向藥。這些新型靶向藥的出現,顯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療效果,延長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
但是在靶向治療中,存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腫瘤容易對靶向藥產生耐藥性。
從使用靶向藥物的第一天起,這就是患者最擔心的問題。
什么是耐藥?
在臨床中,疾病耐藥是指在接受一段時間初始治療后發現腫瘤進展。在腫瘤治療時,“耐藥”一詞經常作為 “疾病進展”的同義詞來使用。
最新版的肺癌診療中將藥物發生耐藥后的疾病進展分為三種類型, 即寡進展或中樞神經系統(CNS)進展和廣泛進展。寡進展或CNS進展是指局部孤立病灶進展或者中樞神經系統病灶進展;廣泛進展是指全身或多部位病灶顯著進展。
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如果癌癥患者出現單個病灶發生進展或發生了腦轉移,或是全身多器官發生的腫瘤進展,這時需要考慮靶向藥是否產生了耐藥。
但在臨床的治療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些患者對耐藥產生恐慌心理,甚至一旦出現癥狀,就懷疑自己是否耐藥了,我們要做的是破除耐藥的誤區,找到產生耐藥的原因,來評估接下來的治療方法。
關于靶向藥耐藥的幾個錯誤認識,你一定要了解。
0 1
出現癌痛就是耐藥了?
癌癥患者出現癌痛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腫瘤自身的原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所吃的藥物、生理上的一些應激反應或其他疾病和不適等,甚至心理負擔過重,都可能引起疼痛。
癌癥的疼痛根據原因,一般可以分成四類:
(1)直接由癌癥引起的疼痛(最常見);
(2)與癌癥相關的疼痛;
(3)與癌癥治療相關的疼痛;
(4)與癌癥無關的疼痛。
例如,當腫瘤體積增大,壓迫鄰近的組織、器官,或腫瘤繼續浸潤、破壞鄰近組織、器官,都會引起盆腔疼痛;如果腫瘤如果發生遠處轉移(例轉移到肝臟),造成腹腔積液,壓迫了下肢血液循環,可引起腿部脹痛;如果侵犯了盆腔神經,甚至發生骨轉移,可引起腿部持續性、難忍受的疼痛,這種情況是癌癥發生了進展引起的,就要考慮有可能是藥物產生了耐藥。
因此覓友們若出現持續的癌痛癥狀,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明確病因,好對癥下藥,癌痛不能作為判斷耐藥的單一證據。
0 2
胸水增多就是耐藥了?
惡性胸腔積液是肺癌晚期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我們稱之為 “胸水”。
藥物產生耐藥性就會使胸水增多嗎?不一定。
約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水,出現胸水的原因主要有腫瘤侵及胸膜,腫瘤壓迫淋巴管或低蛋白血癥等。患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 呼吸困難、胸痛和干咳。 呼吸困難的程度與胸腔積液量的多少、胸液形成的速度和患者本身的肺功能狀態有關。
當積液量少或形成速度緩慢,患者呼吸困難較輕,僅有胸悶、氣短等;若積液量大則肺臟受壓明顯,患者呼吸困難程度加重,甚至可能出現端坐呼吸、發紺等。
對于肺癌患者來說, 惡性胸腔積液可以通過胸腔引流或藥物治療得到相應的緩解。
0 3
中藥可以延緩靶向藥耐藥時間?
沒有明確的依據。
中藥的作用機制非常復雜,通過辯證思維開出的方子其實也是個體化療法的一種,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優勢在于通過調節人體陰陽氣血的平衡,調控患者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從而起到提高藥物敏感性。
目前臨床中有一個共識是, 使用中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靶向治療的副作用,比如腹瀉、乏力等等, 通過改善癌癥患者的生存治療來延長生存時間。但對于中藥是否能延緩靶向藥物耐藥,臨床中還沒有明確的依據,對于這方面的臨床研究也不多,因此在選擇中藥前科普君希望覓友們不要輕易聽信“病友”的口碑宣傳,應在醫生建議下謹慎用藥。
0 4
好藥要留到最后才用
大部分患者認為靶向藥要一代一代吃,先用一代靶向藥,然后把奧希替尼留到耐藥后使用(二線治療),才能活得更久,同時也擔心直接使用第三代藥物,一旦耐藥就無藥可用了。
但對于先吃一代藥的患者來說,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是: 一代藥耐藥后,有多少患者有機會用上三代藥?另一種情況是,靶向藥一旦耐藥,腫瘤會進展很快,有可能一代藥耐藥后患者身體狀態太差,無法等到使用三代藥。
在奧希替尼的FLAURA研究中,一線使用一代靶向藥的患者,耐藥后只有 46%的患者進行了二線治療,而其中只有 43%的患者檢測出T790M突變,并最終用上奧希替尼。
從FLAURA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代藥耐藥后,真正用上三代藥進行二線治療的患者比例只有 25.69%(1/4),意味著近 四分之三的患者沒有機會使用三代藥了。
0 5
一代藥耐藥后,先用二代藥、再用三代藥?
有些患者和家屬認為:二代靶向藥,就應該在一代靶向藥耐藥后再使用,等待二代藥耐藥后再使用三代藥。
二代藥跟一代藥都是針對EGFR敏感突變靶點,但是 一代靶向藥耐藥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出現了T790M突變,這是二代藥解決不了的問題。此外,二代藥在一定程度上副作用更大,如果有患者出現副作用不耐受的情況,還會因此耽誤治療的進程和時間,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療難度。
因此,二代藥并不能作為一代藥耐藥后的治療方案,而因 根據一代藥耐藥后的二次基因檢測,來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而針對T790M突變靶點的藥物目前有三代靶向藥泰瑞沙和阿美替尼。
0 6
間斷服藥能延緩靶向藥耐藥?
不科學。
每一個靶向藥物在進入臨床使用之前,都要通過很長時間的臨床試驗來研究針對某種腫瘤的最佳給藥方案,包括:選擇最佳給藥途徑和給藥制劑;確定最佳給藥間隔;計算最適宜的給藥劑量;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監測血藥濃度,進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評價與劑量調整。
臨床研究表明: EGFR靶向藥如果在使用中間斷了一段時間,即使以后繼續服用,最終療效會下降,因此不建議服用靶向藥的期間中途斷藥。若患者在藥物使用期間有特殊情況(如嚴重不良反應等)需要停藥,必須咨詢臨床醫生,遵循醫生的建議,并且停藥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星期,隨后需要恢復之前的劑量,切勿自行停藥導致腫瘤進展,得不到有效治療。
靶向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間斷給藥情況,并不是為了延緩耐藥而采取的措施。
0 7
CEA升高就是耐藥了?
科普君認識的一位覓友,老王,今年57歲,這個月剛做了復查,結果CEA值高了,就在后臺留言:“我的CT檢查顯示原發灶縮小,為什么CEA還會升高,這是耐藥了嗎?“
腫瘤標志物又稱腫瘤標記物,是指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或是機體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能反映腫瘤的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但是腫瘤標志物的濃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 一次檢測顯示的腫瘤標志物濃度升高并不能確切說明疾病的進展方向,動態觀察腫瘤標志物的濃度變化會對疾病的發展產生有效的判斷。因此腫瘤標志物的升高≠藥物耐藥。
科普君建議覓友們在治療過程中,一次檢查的腫瘤標志物升高不必過度恐慌,可以間隔一段時間再進行檢測,目前還沒有一種能被普遍認可的、用腫瘤標志物濃度來評價治療是否有效的標準,但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無效:腫瘤標志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
(2)改善:腫瘤標志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
(3)有效:腫瘤標志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90%
(4)顯效:腫瘤標志物濃度下降至臨界值以下
0 8
靶向藥副作用減少就是耐藥了?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觀點: 副作用和靶向藥是否有效沒有絕對的關系,當然它也不能成為用來判斷耐藥的依據。
有不少覓友認為服用靶向藥以后,如果出現副作用就說明靶向藥對于患者有效,反之無效,其實這個觀點并不正確。服用靶向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無法以此來作為判斷靶向藥是否起效的依據。
臨床上有一些服用靶向藥的患者在服藥以后沒有任何副作用,但是藥物治療效果卻出奇地好;而有些患者在服用靶向藥后出現很嚴重的皮疹,或者一天腹瀉很多次,幾乎脫水,但是藥物卻沒有效果或者效果很一般;然而,絕大部分患者,有副作用出現的同時,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很不錯。
小結
破除耐藥的誤區后,我們還要有正確的評估方法。
目前,判斷靶向藥物是否出現耐藥,常用的臨床評估方法是 CT、MRI和骨ECT等影像學檢測方法, 當然患者的個人身體感受也很重要,如出現咳嗽胸痛等癥狀加重,可以通過癥狀相關性的檢查來進行療效評估。
腫瘤細胞的耐藥性分為未接觸藥物時已經存在的 “原發性耐藥”和接觸藥物后產生的 “獲得性耐藥”。患者出現耐藥的趨勢后,也可以分為快速進展和緩慢進展。因此,對于后續的治療方案,科普君建議覓友要及時跟主治醫生商量與討論。
最后一點, 心態很重要。有些患者很慶幸有靶向藥物可用,但同時又在擔心耐藥。其實,覓友們完全可以放松心態,一是心態對于疾病的控制非常重要, 二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真的出現耐藥,還有很多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