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癌癥被發現時已進入晚期.中醫藥對晚期癌癥.往往能達到減輕痛苦、改善癥狀、帶瘤生存等多重作用。由于癌毒致病的特殊性.在選擇具體藥物時,要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既切合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又具有一定“消癌”、“抗癌”作用的藥物,以期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那么,治療癌癥中醫都常用哪些藥物呢?
首先,因為癌毒盤踞,深藏臟腑經絡,所以治療癌癥需用消癌解毒藥。癌癥是因癌毒盤踞于臟腑經絡而引起.癌毒一旦產生.則迅速生長,不斷長大,結聚成塊.繼生痰濕瘀血.耗損人體正氣,影響臟腑功能,并容易走竄流注他臟。癌毒深藏,非攻不可,故治療癌癥要靈活配伍具有消癌解毒作用的藥物,甚至需用一些有毒之品.借有毒之品性峻力猛之勢,以毒攻毒。亦即《內經》所提出的“堅者削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之義。臨床常選用夏枯草、白毛夏枯草、生牡蠣、莪術治療乳腺癌,鱉甲、蟾皮治療肝癌、胰腺癌,貓爪草、澤漆治療肺癌,蜈蚣、露蜂房、全蝎治療腦癌,生牡蠣、黃藥子治療甲狀腺癌,冬凌草、獨角蜣螂治療腸癌、胃癌等。
第二,常用化痰散結藥。癌毒阻滯,津液輸布不暢,聚而為痰濁,痰濁與癌毒膠結,可導致癌腫進一步增大。若痰濁蘊肺,則表現為咳嗽、氣喘、咯痰;若痰濁流竄皮下,則可捫及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瘰癘痰核;若痰濁隨風上擾清空,則可見頭痛、惡心嘔吐、肢體偏癱等癥,故治療癌癥亦要靈活配伍具有化痰散結的藥物,一般常用半夏、陳皮、魚腥草、金蕎麥根、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貝母等藥治療肺癌咳嗽咯痰之癥,用南星、生半夏、海浮石、海蛤粉、皂角刺、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藥物消散癌腫氣行則津液輸布通暢.故化痰又常伍以八月札、青皮、萊菔子、陳皮、橘核、荔枝核等理氣藥物。若痰濁隨風上擾清空,則需用制白附子、僵蠶、露蜂房、全蝎等熄風化痰之品。
第三,經常用清熱解毒藥,癌癥患者常可見發熱、疼痛、口干、痰黃、咯血、便秘、苔黃、舌紅、脈數等癥候,這是癌毒痰瘀膠結.郁而化熱的表現,現代研究認為,炎癥和感染往往是促使腫瘤發展和病情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清熱解毒法不僅具有抗癌活性,也有助于控制和消除腫瘤周圍的炎癥和感染,故治療癌癥要靈活配伍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一般常選用黃芩、魚腥草、山豆根、金蕎麥根治療肺癌,以黃連、冬凌草、白花蛇舌草治療食道癌、胃癌,以馬齒莧、敗醬草、蜀羊泉治療腸癌,以黃芩、夏枯草、龍葵、漏蘆、半邊蓮、半枝蓮治療肝癌,以白毛夏枯草、漏蘆、蒲公英治療乳癌、甲狀腺癌等。
第四,癌癥患者經常是癌毒阻滯,氣陰兩傷,需用益氣養陰藥。在臟腑虛虧、功能紊亂時,各種致癌因素更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癌癥的發生同時.癌毒盤踞.不斷掠奪人體氣血津液以自養,導致五臟六腑失卻氣血津液濡潤,機能低下或失調.而正氣虧虛,又易致腫瘤生長迅速、擴散及轉移。兩者形成惡性循環。一般說來,腫瘤患者以氣虛、陰虛證候較多,這與癌毒痰濁瘀血濕熱膠結,易于郁而化熱,進而傷陰耗氣有關,故治療癌癥每需應用益氣養陰藥物,一般可用太子參、黃芪、靈芝治療肺氣虛,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治療脾氣虛;冬蟲夏草、黃精、山藥、生黃芪、刺五加、胡桃肉治療腎氣虛;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羊乳、南沙參、北沙參、玉竹等治療肺陰虛、胃陰虛;生地、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制首烏、石斛、桑寄生治療肝腎陰虛等。
癌癥的病因很多,發病因素為痰、瘀、熱、毒、虛等,所以癌癥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但中醫主要會抓住它的致病因素去治療。有的可能臨床癥狀不同,但是卻用了一個方子,有的可能發病癥狀相同,卻用了不同的方子,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一人一方是中醫的特色,根據舌象、脈象、不同的癥狀,來調整配方,藥物的用量也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患病原因都不一樣,故治療上也不一樣。
中醫治療癌癥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一些癌癥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中醫由于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中醫治療不影響勞動力。癌癥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能勝任日常的工作。
在癌癥病人中常見一種認識誤區:只有在放療、化療或手術都無濟于事的時候,才會選擇中醫中藥,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所以中醫見到的大多是非常晚期的癌癥病人。有很多病人會因為失去手術的機會而后悔不已,但又有多少病人會因為失去中醫中藥的治療而惋惜呢?癌癥患者不要只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才去選擇中醫中藥,而應該在治療早期選擇最合適的時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