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癌癥,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方法,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明顯,生存期越長。如果癌癥已經到了晚期,治療效果就會比早期差,還會出現很多不適的癥狀。那么,癌癥晚期通常會出現哪些癥狀呢?
首先就是發熱,發熱是最常見的一個癥狀,癌癥病人發熱可能是由于腫瘤代謝物、致熱源所致,少量的代謝物由于機體調節反應體溫常常不高。腫瘤較大、病情較晚時代謝、壞死物增多,體溫有可能升高,以38.5℃左右多見,單純的“腫瘤熱”很少有高熱。癌癥患者無規律、持續的低熱是晚期一個信號。
其次就是進行性消瘦、貧血、乏力,癌癥是消耗性疾病,加之病人食欲降低、營養補給不足,也可能存在腫瘤出血,晚期病人多會明顯體重降低、消瘦,四肢好似“皮包骨”樣,顏面、口唇蒼白貧血貌。乏力不一定晚期才出現,但晚期乏力多嚴重。
再有就是胸、腹水,胸水、腹水產生可能與病人低蛋白,胸膜、腹膜轉移結節、瘤致淋巴、靜脈回流障礙所致。胸水表現為胸悶、氣短,腹水表現為腹隆起、腹脹、消化道癥狀,如果是由于腫瘤所致的惡性積液,疾病屬于晚期。
然后就是淋巴結腫大,頭頸部腫瘤、肺腫瘤、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等惡性腫瘤通過淋巴途徑常常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表淺,易被發現。對于這些腫瘤已不是區域、局部淋巴結轉移了,屬于遠處轉移,這時已經是晚期了。
同時,還會出現局部或全身性的潰瘍。癌癥晚期患者病變部位,可因癌細胞的快速增長供血不足,出現組織壞死或因繼發感染而形成潰爛。
晚期癌癥患者還會頻繁出現睡意,睡眠時間增加,也可能會保持斷斷續續的睡眠狀態。但患者醒來仍會感到困倦。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會變得睡得越來越多,家屬應該多與患者交談,即使他們處于無意識狀態,但仍能聽到周圍的聲音。
最后就是越來越嚴重的疼痛。無論是哪一器官發生了癌變,到達中晚期之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身體疼痛,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患病的區域,比如胃癌疼痛點在上腹部、肝癌在右上腹部疼痛等等。但如若疼痛情況最近越來越嚴重,并且周邊器官或組織也出現了疼痛感,比如腰痛、頸肩疼痛等等,這就是癌癥擴散的一大癥狀,說明患者的病情又再次發展了。
中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發展取決于正、邪的消長兩方面,正氣虛損、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留滯客邪,致使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膠結、蘊郁成腫瘤。癌瘤的生長又會進一步耗損正氣,正不遏邪則又助長了腫瘤的發展。正勝則邪卻、邪勝則病進。《素問·評熱病論》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靈樞·百病始生》有“壯人無積,虛則有之”的論說。在癌癥晚期的治療中多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療法則。中醫藥治療癌癥遵循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原則,不僅僅以最大限度殺滅瘤體為主要目的,而是從以往單純追求局部病灶的控制轉向到延長無癥帶瘤生存期,提高中位生存期生活質量,以實現“帶瘤生存”,同時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延緩復發轉移,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下面具體拿一個病例分享一下。晚期肺癌患者,女,咳嗽伴發熱1年余,加重半年。行肺部CT提示“左肺上葉周圍型肺癌”,行支氣管鏡檢查,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患者拒絕行手術及放化療。后患者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痰黃粘,動則胸悶氣短,后癥狀逐漸加重,遂到醫院治療,行肺CT檢查提示“左肺上葉周圍型肺癌伴雙肺多發轉移及縱膈淋巴結轉移,伴左側大量胸腔積液”,患者抽胸水近l0次,每次抽液后都咳嗽不止,后行化療2次,但胸水仍不斷生長,且患者不耐受,指甲根黑黃,惡心嘔吐,低熱不退。患者求生欲望強烈,尋求中醫治療。當時癥見:患者痛苦呻吟,面色晦暗,形體消瘦,反復低熱,咳嗽咳痰,痰黃質膠難咯,無痰中帶血,胸悶氣促,左側胸背部疼痛,無胸骨后壓榨性疼痛,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胃納極差,夜寐不安,伴盜汗,大便秘結,小便色黃,舌紅苔黃膩,脈細弦滑。中醫診斷:肺巖,證屬正氣虧虛,痰熱壅肺,懸飲內停。中醫治療原則:扶正排毒,清熱化痰,宣肺利水,寬胸理氣。用藥:西洋參、炒白術、炒山藥、茯苓、炙黃芪、陳皮、木香、蘇子、白芥子、薤白、芒硝等,二診時,患者可下地活動,胸悶氣促好轉,左側胸背部疼痛不舒較前緩解,仍時有低熱,咳嗽減少,但夜間仍有短陣咳嗽,痰色轉白,但仍難咯,伴盜汗,惡心嘔吐消失,后不斷辨證加減,患者精神愉悅,腹水和疼痛消失,生活自理,目前已帶瘤生存一年有余。
癌癥晚期和晚期不一樣,甚至是天壤之別,具體情況同醫生去溝通,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案。若有主流治療方法能有很大獲益時,不要輕易放棄,同時,要正確看待中醫藥在癌癥治療中作用。作為晚期癌癥患者,治療效果差,痛苦多,生存時間短,是最常遇到的問題。每到此時,患者往往痛不欲生,甚至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針對晚期癌癥,中醫治療不僅可減少患者痛苦,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其生存時間。